利用OKRs培養好習慣

利用OKRs培養好習慣

本篇文章由 STEAM用愛陪伴小孩 與 游泳多多 共同編寫

 

在陪伴小孩擁有成長型心態中,如何建立一個「正向」的思考回饋想法,當中我們會運用到「刻意練習」來進行,而這些都來自於我們有一個願景目標,希望能達成,所以我們透過種種方式來幫助我們,讓我們在面對困境時,會自然而來的「正向思考」,這其中的關鍵之一,在於習慣的養成。

在陪伴小孩的過程,偶爾會遇到一些小孩比較容易輕易放棄,遇到困難時,常常說不知道、不會,感覺像是完全沒經過大腦判斷到底可不可行,直覺第一反應就回拒了。這樣的慣性,並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,但是我們卻可以協助小孩轉換想法,讓他們願意去試一試。

在開始說明如何達成我們的目標,先說明這些習慣的養成,是怎麼來?

習慣的養成

對於剛開始接觸新事物(如:學騎單車),我們會從自身過去的經驗法則,去嘗試,去想想該怎麼學會這項技能,這時大腦不停的延伸擴展神經元,探究可能的學習之路,肢體運動與感官也隨之加強,剛開始每個動作可能要刻意去想一下該怎麼進行。而一但學會後,並且駕輕就熟後,這些一氣呵成的高難度動作,就幾乎不用思索,就能一踩上去踏板就能上路,手腳協同左右轉彎自如,甚至你還可以同時去邊騎車邊聽音樂,想想等會要吃什麼以及思考其他事情呢。這就是習慣,一但建立起習慣後,我們腦中負責處理資訊的灰質部分就會緩慢休息。

類似這樣「慣性行為」的實驗,科學家實驗很多,像是猴子、小白鼠拿食物。

「習慣的力量」一書提到習慣的養成流程步驟可歸納如下:

提示 -> 慣性行為 -> 獎勵

提示 Cue:猶如一個觸發,通知我們大腦,而大腦依據過去建立好的模式,該採用什麼方式(習慣)進行。

慣性行為 Routine:指的是你收到提示後,所採行的行為、想法、心裡表徵等。

獎勵 Reward:你之所以想要完成上述的慣性行為,在於想要得的獎勵回饋,這也是你採取慣性行為的動機所在。

 

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

而要達成目的,說服一個人採用新的行為模式,改掉舊習,「習慣的力量」一書分享的法則是維持同樣的提示與相同的獎勵,改變慣性行為,這就是所謂的改變習慣的黃金律:

舊提示 -> 新慣性行為 -> 舊獎勵

也因此要先去了解分析習慣與行為模式,到底這個舊習是什麼發生的,然後我們就可以從中找出適合替代舊習的新行為模式。

我們可以用時間軸去紀錄,去觀察影響因子的轉折點(波峰、波谷),如:飢餓程度,何時是飽到無法再吃任何東西,何時是餓到無法做任何事情。而平常則是維持在波峰波底之間的舒適區,不會採取行動。

因此我們必須要先了解這個做決定的門檻在哪,就能設計行為。

 

建立目標導向的新慣性行為

回頭討論達成目標(改變習慣)這件事情,既然我們已經知道這樣的法則後,還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在於持之以恆,有學者提出一個習慣要經過至少21天才能養成,也就是刻意練習。

在重視目標導向的業界中,我們會用KPI(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)關鍵績效指標這樣的指標方式,層層將公司目標拆解到部群目標到個人目標,來督促成員們能有效達成目標。而感謝 Intel 的 John Doerr 設計了 OKRs 這套方法,並且使 Google 成功導入,而在 Google 的實踐與員工遍地開花下,有相當多公司( Oracle、Facebook、Twitter、LinkedIn、Zynga等)也導入 OKRs,並有好的回饋。

而我想要分享的方式就是以 OKRs 作為新慣性行為的建立。

將我們的方向定為我們的目標( Objectives ),把我們要導入進去新的慣性行為量化為關鍵成果( Key Results ),持之以恆地進行與檢討,就能有好的成效。

 

OKRs / 目標與關鍵成果 的介紹

簡單介紹 OKRs ,OKRs (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) 是一種以批判性思考為框架,著重在過程與貢獻度,期待每個參與者可以積極協同作業,也可透過這樣的方式達成目標,而以關鍵成果來檢討當初設定目標是否過低或過高,作為下次的調整,其中 KPI 的精髓也包含在 OKRs 內。

 

在開始進行之前,我們必須要去找出 Vision 願景,也是 Grit / 恆毅力 提到的終極目標( 作者:Angela Duckworth ),比如:酗酒的人想要戒酒,他的願景、終極目標可能是擁有一個健康的未來。把這願景寫下來,放在每天你會看到的地方。

 

進行 OKRs 有幾個原則:

  • *設定明確目標 ( Objectives ):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• *目標給的是方向。而我們也會設定水準之上作為目標,如同在 Grit 一書中 Angela 也提到,會給小孩較有挑戰的工作。
    • *目標設定只要專注最關鍵的那幾個就好,而不應該是鉅細彌遺的清單。
    • *要能將目標做優先順序與權重,並且專注在最重要的目標。
    • *目標要能獨立完成;若OKRs 的對象是團隊,則目標也應以該團隊能獨立完成進行去做設計。
    • *目標( Objectives )1 ~ 3 個。
  • *可以透過量化來審視的過程: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• *關鍵成果( Key Results )必須要量化。
    • *關鍵成果必須要簡潔、容易記得。
    • *關鍵成果必須要具有足夠的挑戰性。
    • *每一個關鍵成果只有一個變數。
    • *一個目標所設定對應的關鍵成果以3~5個為佳。
    • *關鍵成果的量化結果就是評分( 0-100%),也是用來評斷關鍵成果是否設定的好不好、有沒有挑戰性。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• *若評分為 100%,則表示設定的關鍵成果不佳,不具有挑戰性
      • *若是評分為 70% ~ 80%,則表示設定的關鍵成果很好。
      • *若是 30% 上下,則表示執行不力,但也可能是關鍵成果設定的太高。
  • *分享給其他團隊夥伴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• *我們已經知道跨領域/跨部門/跨功能性的協同作業的重要性,而為了確保大家方向一致,團隊必須秉持透明且開放的態度,進行討論與溝通。
    • *由於每個人的目標與關鍵成果是公開的,因此無形中,當事者會有壓力,其他人也可以適時協助他人,互助。
    • *在團體中,是比較容易引起改變慣性的契機,同時也能堅持較久。
  • *有層次性的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• *如同 KPI ,當團隊的目標確定後,則這目標也將會落實到團隊每個成員上,作為他們個人目標。若是一個大團隊(如公司、學校),則也是如此拆解到各個小團隊(部群、班級),再到個人。透過組織結構性關係,得以實現。
  • *定期反省檢視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• *OKRs 訂定目標與檢視關鍵成果是一季/三個月的方式為一循環。
    • *會有每週及每月定期檢視,以快速調整。
    • *OKRs 與 KPI 不同的地方之一,在於 OKRs 採用的是互評  peer reviews  , 而不是上對下的考核。
    • *Hack day: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,讓團隊共同參與,完成一個有趣的任務,用意在於放鬆、以及促進團隊默契與合作,透過小小的任務達成,激盪出潛在的想法與協同合作的新組合。可以是每星期一或是每兩星期或是每月進行一次,可以依照參與人數的多寡而調整。

Startup Lab workshop: How Google sets goals: OKRs

John Doerr on OKRs and Goal Setting at Google and Intel

使用OKRs來建立習慣

正因為 OKRs 的一些特性,會讓參與者更想要去達成,尤其是對小孩而言,當顯示關鍵成果的進度條逐步往上遞增時,大腦會釋放出多巴胺,讓人感覺美好,繼續往前。所以這對於因材施教,著重在小孩個體發展上,是一個很好的個性化工具,讓小孩建立自己的學習計畫,自己設定目標。這不只是可以用在小孩個體上,也極為適合用在班級與學校上。

我自己在帶小孩進行主題式教學,也導入 OKRs ,舉例:我將關鍵成果 ( Key Results )設定為以下這幾個,每次活動結束時,讓小孩彼此互評 ( peer reviews ),將次數統計轉換成比例,例如:若是每週上課兩次,預期一季下來會有25次左右的課程,當這次課程中,小孩有協助其他人的行為,獲得他人認可,則可得到 1 分(滿分25分),如此累計。

 

時程:三個月

目標 Objective: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

關鍵成果 Key Results:

  • *這一季,傾聽他人意見
  • *表達自己想法
  • *協助其他人
  • *提出被團隊採納的想法、做法、改善方式

也因為透過這樣的設計與互評機制,讓小孩能清楚知道自己要加強哪一塊,要如何改善。進一步將這個新慣性行為,透過不停的練習與統計,建立起新的習慣。

 

好的關鍵成果最好與專業人士一同討論,會更有成效。

例如:

時程:1個月

目標 Objective :15分鐘跑完3000公尺

那麼關鍵成果 Key Results 會依照參與者的年紀、環境、時程、能力來設計,將心肺、核心、肢體等設計進去,因此關鍵成果就會是

  • *一個月內,總跑步距離為50公里
  • *100公尺短跑時間為16秒
  • *啞鈴臥推的重量到 X 公斤(依據參與者而有所不同)

 

OKRs 工具

 

延伸資源

Attachment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